新闻资讯news
手机捕鱼平台的联系方式contactus
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日用器具小瞻-捕鱼app
时间:2017-08-04 09:00来源:51a作者:admin
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日用器具小瞻
中国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,其文物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。
清代宫廷宴会名目繁多,规模最大的当为“三大节”,即元旦、冬至、万寿筵宴,其它如节庆宴、寿宴、喜庆宴等,各种赐宴,不一而足。筵宴所用器皿造型复杂,用途多样,除常用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外,尚有金银、玉、翠等贵重材质之器物,制作考究,美轮美奂。
1、白玉三羊执壶,清,通高10.2cm,口径8.2cm,足径6.5cm。
执壶白玉质地,玉如凝脂,洁白无瑕。壶体为圆形。腹部一侧雕壶柄,另一侧凸雕羊首为流,羊口部为壶嘴,脑后双角与壶身相连。壶肩部另凸雕二羊首。盖顶有圆形纽。
玉执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品,样式极多。将三只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。古时“羊”通“阳”,据《易经》记载:“正月为泰卦,三阳生于下。”后人俗称“三阳开泰”,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,有吉亨之象,多用于岁首祝颂之辞。

2、玛瑙墩式碗,清,高6.9cm,口径10.7cm,底径5.5cm。
碗花玛瑙质地。圆形,直口,腹较深,底为圆形圈足。通体有自然形成的灰黑色花斑纹,内外壁皆无纹饰。
玛瑙又称玉髓,内含不同颜色的层、带或条纹相间叠积而形成的多种美丽花纹,素有“千样玛瑙万种玉”的美称。

3、 金嵌珠杯盘,清,通高7.3cm,杯口径7.1cm,盘高2.2cm,盘径18cm。
金杯为圆形,敞口,圈足。内壁光素,外壁錾刻双龙,间饰宝相花,近底处有海水纹一周。杯两侧分别镂空透錾篆书“万寿”、“无疆”为耳,双耳顶端均饰莲花托,上嵌东珠。金盘亦为圆形,折沿上錾宝相花一周,等距嵌饰东珠4颗。盘内錾朵云纹、莲花纹,嵌珍珠4颗。盘心起杯托,其上錾刻云龙纹。
此杯盘金质上乘,造型端庄,装饰华丽,工艺极其精湛,应是清代中期皇帝寿辰时所使用的酒具。

4、金镶紫檀柄玉顶漏匙,清,通长17.9cm,最宽4.9cm。
漏匙七成金质。匙体镂空錾莲瓣纹,并镂空錾刻出双蝠及“ 卐”、“寿”字样,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。紫檀木柄呈弯弧状,其上镶嵌银丝缠枝花纹,柄端镶青玉雕琢的兽首。
此匙采用镂空工艺制成漏匙,样式罕见,具体作用不详。其做工精致繁复,在一只小小的漏匙上集中了镂空、錾花、金镶木柄、木柄嵌银丝、木柄嵌玉等多种工艺手法,实为不易。

5、玛瑙单螭耳杯,明,高6.8cm,口径9cm。
杯为花玛瑙质地,灰白色玛瑙中有黄褐色斑纹。器为不规则圆形,一侧凸雕一螭龙为杯柄,螭的双前肢及嘴均搭于杯的口沿上,下肢及尾部与器外壁浅浮雕的桃花枝叶相互连接缠绕并形成器足。底部琢阴线“乾隆年制”四字隶书款。
此玛瑙杯的形制为明代的制式,雕琢技法为明代琢玉技法,款识应为清乾隆年间后刻。

6、金镶紫檀柄玉顶果叉,清,通长21.8cm。
果叉金质。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饰,镶有紫檀木柄。木柄上以金银丝嵌48个“寿”字,顶端镶嵌白玉雕花顶。
果叉为宫廷饮食器具之一,其装饰多在柄部,一般嵌有金、银、玉、木、牙、骨及珐琅等等,造型各异,种类繁多,工艺精湛。金镶玉的做法应源于等级制度的规定,说明此器是帝后重要典礼中的用品。其上装饰寿字,则可推断此叉是为某位皇帝或皇后过生日而特制的。

7、紫檀镶金嵌玉箸,清,通长28.7cm。
箸,俗称筷子,为饮食器具。箸为一对,呈圆棍状。每支由四截组成,从上至下的材质依次为紫檀、玉、紫檀、金。 其中两段紫檀均嵌金银丝花纹,金、玉两截皆光素。箸之端头为玉莲苞式顶。

8、金雕花鞘白料果刀,清,长30.5cm。
果刀刀身钢质,刀柄嵌白色玻璃,白玻璃制成方钻石形,柄两端镶金烧蓝饰件。鞘亦为金质,上刻折枝花,两端镶红玻璃,上端旁有佩环,可穿系佩挂于腰带上。
清代中晚期时的餐刀或果刀种类很多,并有金、银、玉、象牙、鲨鱼皮、漆等多种材质。此果刀为其中的精品,采用金烧蓝工艺制作,精巧别致,可在就餐时使用,也可随身佩带。刀柄上嵌白色玻璃饰件说明在当时玻璃尚属珍贵之物。

9、金镶宝石烛台,清,高34.6cm,宽15.6cm。
烛台为一对,金质。上部为四个插筒,一主三副,插筒下承花叶式托盘,三蝶形足。其装饰除錾金为花外,还运用金累丝和镶嵌工艺塑造出花叶,各色宝石装点其间,尤以叶蔓处的镶翠更为夺目。器底部有“足赤”、“宝华”戳记。
清代金器承袭了明代金器多镶嵌的特点并有所发展,工艺更为精湛,纹饰也较明代繁缛复杂。

10、水晶双耳十角杯,清乾隆,高6cm,口径9.7cm,足径4.3cm。
杯水晶质,无色透明。杯身呈十角形,两侧镂雕双螭耳,底出十角形足。足底刻“乾隆年制”四字篆书款。

11、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,清乾隆,通高18.8cm,口径2.8cm,足径3.9cm。
执壶黄金为胎,铜镀金龙首纹流,如意曲柄,盖顶置红珊瑚珠钮,圈足。通体錾花填绿色珐琅,腹部两面开光,内彩绘西洋仕女图。盖、颈、足等部位亦作开光处理,内分别绘饰折枝花卉、胭脂色山水风景图。足底镀金,双方框内属“乾隆年制”阴文宋体款。
执壶的制作同时运用了錾胎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工艺,其花纹图案以西洋人物为主题,并间以传统的山水花卉纹,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金属珐琅作品。

12、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,清,通高39cm,最宽28cm,口径7.3cm,足径12.3×11.7cm。
盛酒器。壶身通体以掐丝珐琅西番莲纹为地,盖、颈、肩、腹、足等处有对称布置但大小、形状各异的画珐琅开光,开光内饰人物、山水、花卉、庭院等图案。壶颈錾饰花卉、如意云头、蕉叶纹各一周。流、执柄、横梁与壶体焊接之一端皆装饰张口龙首。壶盖与梁以金链系连,盖顶圆托内镶嵌红珊瑚珠。梁、柄所饰花托内镶嵌青金石、绿松石各一。壶底双栏方框内錾刻楷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款。
掐丝珐琅和画珐琅都是由西方引进的技术。前者大略在元代进入中国;后者则于清代康熙、雍正时期,在两位皇帝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,由欧洲引进,并在清宫造办处烧制成功。画珐琅普遍流行于乾隆时期。珐琅器以铜胎居多,金胎相对少见。清宫生产的珐琅器,胎体厚重,珐琅色彩艳丽、细腻,非地方产品所能比拟。此壶造型沿用明代金执壶样式,开光内图案虽作中国人物、景致,却杂糅了欧洲绘画的表现技法,是一件中西合璧的皇家艺术珍品。

13、金盖托白玉杯,清,通高12cm,口径8.3cm。
杯白玉制,玉质洁白滢润。圆形直口,通体光素。杯上有金盖,盖面中部錾刻篆书“金扬润玉涵光”六个大字,边缘刻回纹一周。盖钮之座为金龙式,上配半球形绿玉钮。杯下配金质荷叶荷花形托盘。
此金盖杯材质对比强烈,内敛含蓄的润玉与奢华的黄金结合在一起分外抢眼。盖、杯、托盘的装饰从上至下由繁复到简单复又繁复,并以艳色盖钮作点缀,颇具韵致,整体给人以精致、大气的印象。

14、翠盖碗,清,通高8cm,口径11.6cm。
碗为翠玉质地,有绺。圆形,撇口,圈足,有盖。盖及碗皆光素。
制作这样一个翠玉盖碗需要使用很大的一块翠料。此碗所用料绿白相间,色泽鲜艳。器壁很薄,并带有优美的弧度,做工精致,当出自治玉高手。
盖碗是清代宫廷的饮茶用具,其泡茶量小,适于细细品味。碗盖略小于碗,是为品茗时刮茶叶所用。

15、金錾花扁壶,清,高20.3cm,宽14cm,厚0.5cm,口径4cm。
扁壶金质,八成金。体为扁圆形,圆口,直颈,扁圆腹,扁方足。颈以回纹为地,上饰三周弦纹,两侧饰夔龙耳。腹部两面纹饰对称,均以宝相花和夔龙为主体纹饰。壶身侧面及足部亦以回纹为饰。工艺技法以錾刻为主。
此为清代皇帝的御用酒具,金壶上錾刻图案使其愈显豪华富丽。
錾刻是金属工艺的一种,方法是镂錾成地,使纹饰花样的轮廓线凸起。錾刻工艺早在商代即已出现。清代,錾金工艺被较多地运用在各种金器工艺品上。

16、 金胎画珐琅杯盘,清乾隆,通高7.5 cm,杯口径5.5 cm,通宽9.3 cm,盘径18.5cm。

17、玛瑙葵花式托碗,清乾隆,碗高4.7cm,口径11.3cm,足径5.4cm,盘高2.7cm,口径16cm,足径9.7cm。
托碗花玛瑙质地,呈现白、灰、红、紫红等几种颜色。碗为六瓣葵花式,圈足。内底阴刻双竖行“乾隆年制” 四字篆书款,其下另刻有“甲”字。盘亦为葵花式,中心凸起圆形碗托,内刻“甲”字,底为圆形撇口足,足内阴刻双竖行“乾隆年制”四字篆书款。
碗的颜色以浅色为主,间或有红斑、紫斑,而盘则与之相反,以深色为主,显然碗与盘使用的不是同一块料。两者相互搭配,色彩上浅下深,活泼中不失稳重。

18、金錾云龙执壶,清,高31.5cm,口径6.6cm,足径9.9cm。
执壶八成金质。束颈,鼓腹,通体錾刻龙戏火珠纹,颈部为10条龙,腹部为20条龙,颈、腹之间以两道玄纹间隔。弯弧形兽吞式长柄及长流,柄端与盖顶之间有金链相连。盖呈四层圆形尖塔状,每层均饰双龙戏珠纹,共8条龙。底足为外撇形高圈足,其上饰有龙戏珠纹和海水江崖纹。此执壶的造型与传统样式有所区别,似有外来风格。

19、银盖托白玉碗,清,通高11cm,口径9.4cm,足径4.9cm。
碗为上等白玉琢制。口、足稍撇。外壁浅雕缠枝宝相花,腹部上下饰俯仰莲瓣纹。内壁光素。底部有阴刻无框“嘉庆年制”隶书款。配银镀金塔形盖,盖面饰“寿”字和蝙蝠纹,盖缘饰一周回纹。下承镂空錾花银镀金船形托,足外底阴刻“宣统二年泰兴楼造。京平足重三两三分”戳字。这种盖、托俗称“茶船”。清宫廷中有不少这种茶船,用来与碗、杯配合使用。这种玉器与金银器工艺的结合将金银器的庄重、雍容发挥到了极致,表现的是一种显赫,风格是前面任何一代无法相比的。

20、芙蓉石盖碗,清,高9cm,口径12.3cm,足径6.1cm。
碗为粉红色芙蓉石制成,圆形,撇口,有盖。通体光素。此碗器薄色艳,造型端庄,做工精致。芙蓉石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鲜明浓艳的绯红色和半透明的棉絮状包体,盖碗有意不饰花纹,方可尽显其材质之美。

以上清代皇宫日用器具不但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、是世界人民的珍宝,在国际上也是陈设艺术行业的典范。
中国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,其文物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。
清代宫廷宴会名目繁多,规模最大的当为“三大节”,即元旦、冬至、万寿筵宴,其它如节庆宴、寿宴、喜庆宴等,各种赐宴,不一而足。筵宴所用器皿造型复杂,用途多样,除常用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外,尚有金银、玉、翠等贵重材质之器物,制作考究,美轮美奂。
1、白玉三羊执壶,清,通高10.2cm,口径8.2cm,足径6.5cm。
执壶白玉质地,玉如凝脂,洁白无瑕。壶体为圆形。腹部一侧雕壶柄,另一侧凸雕羊首为流,羊口部为壶嘴,脑后双角与壶身相连。壶肩部另凸雕二羊首。盖顶有圆形纽。
玉执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品,样式极多。将三只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。古时“羊”通“阳”,据《易经》记载:“正月为泰卦,三阳生于下。”后人俗称“三阳开泰”,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,有吉亨之象,多用于岁首祝颂之辞。

2、玛瑙墩式碗,清,高6.9cm,口径10.7cm,底径5.5cm。
碗花玛瑙质地。圆形,直口,腹较深,底为圆形圈足。通体有自然形成的灰黑色花斑纹,内外壁皆无纹饰。
玛瑙又称玉髓,内含不同颜色的层、带或条纹相间叠积而形成的多种美丽花纹,素有“千样玛瑙万种玉”的美称。

3、 金嵌珠杯盘,清,通高7.3cm,杯口径7.1cm,盘高2.2cm,盘径18cm。
金杯为圆形,敞口,圈足。内壁光素,外壁錾刻双龙,间饰宝相花,近底处有海水纹一周。杯两侧分别镂空透錾篆书“万寿”、“无疆”为耳,双耳顶端均饰莲花托,上嵌东珠。金盘亦为圆形,折沿上錾宝相花一周,等距嵌饰东珠4颗。盘内錾朵云纹、莲花纹,嵌珍珠4颗。盘心起杯托,其上錾刻云龙纹。
此杯盘金质上乘,造型端庄,装饰华丽,工艺极其精湛,应是清代中期皇帝寿辰时所使用的酒具。

4、金镶紫檀柄玉顶漏匙,清,通长17.9cm,最宽4.9cm。
漏匙七成金质。匙体镂空錾莲瓣纹,并镂空錾刻出双蝠及“ 卐”、“寿”字样,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。紫檀木柄呈弯弧状,其上镶嵌银丝缠枝花纹,柄端镶青玉雕琢的兽首。
此匙采用镂空工艺制成漏匙,样式罕见,具体作用不详。其做工精致繁复,在一只小小的漏匙上集中了镂空、錾花、金镶木柄、木柄嵌银丝、木柄嵌玉等多种工艺手法,实为不易。

5、玛瑙单螭耳杯,明,高6.8cm,口径9cm。
杯为花玛瑙质地,灰白色玛瑙中有黄褐色斑纹。器为不规则圆形,一侧凸雕一螭龙为杯柄,螭的双前肢及嘴均搭于杯的口沿上,下肢及尾部与器外壁浅浮雕的桃花枝叶相互连接缠绕并形成器足。底部琢阴线“乾隆年制”四字隶书款。
此玛瑙杯的形制为明代的制式,雕琢技法为明代琢玉技法,款识应为清乾隆年间后刻。

6、金镶紫檀柄玉顶果叉,清,通长21.8cm。
果叉金质。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饰,镶有紫檀木柄。木柄上以金银丝嵌48个“寿”字,顶端镶嵌白玉雕花顶。
果叉为宫廷饮食器具之一,其装饰多在柄部,一般嵌有金、银、玉、木、牙、骨及珐琅等等,造型各异,种类繁多,工艺精湛。金镶玉的做法应源于等级制度的规定,说明此器是帝后重要典礼中的用品。其上装饰寿字,则可推断此叉是为某位皇帝或皇后过生日而特制的。

7、紫檀镶金嵌玉箸,清,通长28.7cm。
箸,俗称筷子,为饮食器具。箸为一对,呈圆棍状。每支由四截组成,从上至下的材质依次为紫檀、玉、紫檀、金。 其中两段紫檀均嵌金银丝花纹,金、玉两截皆光素。箸之端头为玉莲苞式顶。

8、金雕花鞘白料果刀,清,长30.5cm。
果刀刀身钢质,刀柄嵌白色玻璃,白玻璃制成方钻石形,柄两端镶金烧蓝饰件。鞘亦为金质,上刻折枝花,两端镶红玻璃,上端旁有佩环,可穿系佩挂于腰带上。
清代中晚期时的餐刀或果刀种类很多,并有金、银、玉、象牙、鲨鱼皮、漆等多种材质。此果刀为其中的精品,采用金烧蓝工艺制作,精巧别致,可在就餐时使用,也可随身佩带。刀柄上嵌白色玻璃饰件说明在当时玻璃尚属珍贵之物。

9、金镶宝石烛台,清,高34.6cm,宽15.6cm。
烛台为一对,金质。上部为四个插筒,一主三副,插筒下承花叶式托盘,三蝶形足。其装饰除錾金为花外,还运用金累丝和镶嵌工艺塑造出花叶,各色宝石装点其间,尤以叶蔓处的镶翠更为夺目。器底部有“足赤”、“宝华”戳记。
清代金器承袭了明代金器多镶嵌的特点并有所发展,工艺更为精湛,纹饰也较明代繁缛复杂。

10、水晶双耳十角杯,清乾隆,高6cm,口径9.7cm,足径4.3cm。
杯水晶质,无色透明。杯身呈十角形,两侧镂雕双螭耳,底出十角形足。足底刻“乾隆年制”四字篆书款。

11、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,清乾隆,通高18.8cm,口径2.8cm,足径3.9cm。
执壶黄金为胎,铜镀金龙首纹流,如意曲柄,盖顶置红珊瑚珠钮,圈足。通体錾花填绿色珐琅,腹部两面开光,内彩绘西洋仕女图。盖、颈、足等部位亦作开光处理,内分别绘饰折枝花卉、胭脂色山水风景图。足底镀金,双方框内属“乾隆年制”阴文宋体款。
执壶的制作同时运用了錾胎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工艺,其花纹图案以西洋人物为主题,并间以传统的山水花卉纹,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金属珐琅作品。

12、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,清,通高39cm,最宽28cm,口径7.3cm,足径12.3×11.7cm。
盛酒器。壶身通体以掐丝珐琅西番莲纹为地,盖、颈、肩、腹、足等处有对称布置但大小、形状各异的画珐琅开光,开光内饰人物、山水、花卉、庭院等图案。壶颈錾饰花卉、如意云头、蕉叶纹各一周。流、执柄、横梁与壶体焊接之一端皆装饰张口龙首。壶盖与梁以金链系连,盖顶圆托内镶嵌红珊瑚珠。梁、柄所饰花托内镶嵌青金石、绿松石各一。壶底双栏方框内錾刻楷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款。
掐丝珐琅和画珐琅都是由西方引进的技术。前者大略在元代进入中国;后者则于清代康熙、雍正时期,在两位皇帝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,由欧洲引进,并在清宫造办处烧制成功。画珐琅普遍流行于乾隆时期。珐琅器以铜胎居多,金胎相对少见。清宫生产的珐琅器,胎体厚重,珐琅色彩艳丽、细腻,非地方产品所能比拟。此壶造型沿用明代金执壶样式,开光内图案虽作中国人物、景致,却杂糅了欧洲绘画的表现技法,是一件中西合璧的皇家艺术珍品。

13、金盖托白玉杯,清,通高12cm,口径8.3cm。
杯白玉制,玉质洁白滢润。圆形直口,通体光素。杯上有金盖,盖面中部錾刻篆书“金扬润玉涵光”六个大字,边缘刻回纹一周。盖钮之座为金龙式,上配半球形绿玉钮。杯下配金质荷叶荷花形托盘。
此金盖杯材质对比强烈,内敛含蓄的润玉与奢华的黄金结合在一起分外抢眼。盖、杯、托盘的装饰从上至下由繁复到简单复又繁复,并以艳色盖钮作点缀,颇具韵致,整体给人以精致、大气的印象。

14、翠盖碗,清,通高8cm,口径11.6cm。
碗为翠玉质地,有绺。圆形,撇口,圈足,有盖。盖及碗皆光素。
制作这样一个翠玉盖碗需要使用很大的一块翠料。此碗所用料绿白相间,色泽鲜艳。器壁很薄,并带有优美的弧度,做工精致,当出自治玉高手。
盖碗是清代宫廷的饮茶用具,其泡茶量小,适于细细品味。碗盖略小于碗,是为品茗时刮茶叶所用。

15、金錾花扁壶,清,高20.3cm,宽14cm,厚0.5cm,口径4cm。
扁壶金质,八成金。体为扁圆形,圆口,直颈,扁圆腹,扁方足。颈以回纹为地,上饰三周弦纹,两侧饰夔龙耳。腹部两面纹饰对称,均以宝相花和夔龙为主体纹饰。壶身侧面及足部亦以回纹为饰。工艺技法以錾刻为主。
此为清代皇帝的御用酒具,金壶上錾刻图案使其愈显豪华富丽。
錾刻是金属工艺的一种,方法是镂錾成地,使纹饰花样的轮廓线凸起。錾刻工艺早在商代即已出现。清代,錾金工艺被较多地运用在各种金器工艺品上。

16、 金胎画珐琅杯盘,清乾隆,通高7.5 cm,杯口径5.5 cm,通宽9.3 cm,盘径18.5cm。

17、玛瑙葵花式托碗,清乾隆,碗高4.7cm,口径11.3cm,足径5.4cm,盘高2.7cm,口径16cm,足径9.7cm。
托碗花玛瑙质地,呈现白、灰、红、紫红等几种颜色。碗为六瓣葵花式,圈足。内底阴刻双竖行“乾隆年制” 四字篆书款,其下另刻有“甲”字。盘亦为葵花式,中心凸起圆形碗托,内刻“甲”字,底为圆形撇口足,足内阴刻双竖行“乾隆年制”四字篆书款。
碗的颜色以浅色为主,间或有红斑、紫斑,而盘则与之相反,以深色为主,显然碗与盘使用的不是同一块料。两者相互搭配,色彩上浅下深,活泼中不失稳重。

18、金錾云龙执壶,清,高31.5cm,口径6.6cm,足径9.9cm。
执壶八成金质。束颈,鼓腹,通体錾刻龙戏火珠纹,颈部为10条龙,腹部为20条龙,颈、腹之间以两道玄纹间隔。弯弧形兽吞式长柄及长流,柄端与盖顶之间有金链相连。盖呈四层圆形尖塔状,每层均饰双龙戏珠纹,共8条龙。底足为外撇形高圈足,其上饰有龙戏珠纹和海水江崖纹。此执壶的造型与传统样式有所区别,似有外来风格。

19、银盖托白玉碗,清,通高11cm,口径9.4cm,足径4.9cm。
碗为上等白玉琢制。口、足稍撇。外壁浅雕缠枝宝相花,腹部上下饰俯仰莲瓣纹。内壁光素。底部有阴刻无框“嘉庆年制”隶书款。配银镀金塔形盖,盖面饰“寿”字和蝙蝠纹,盖缘饰一周回纹。下承镂空錾花银镀金船形托,足外底阴刻“宣统二年泰兴楼造。京平足重三两三分”戳字。这种盖、托俗称“茶船”。清宫廷中有不少这种茶船,用来与碗、杯配合使用。这种玉器与金银器工艺的结合将金银器的庄重、雍容发挥到了极致,表现的是一种显赫,风格是前面任何一代无法相比的。

20、芙蓉石盖碗,清,高9cm,口径12.3cm,足径6.1cm。
碗为粉红色芙蓉石制成,圆形,撇口,有盖。通体光素。此碗器薄色艳,造型端庄,做工精致。芙蓉石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鲜明浓艳的绯红色和半透明的棉絮状包体,盖碗有意不饰花纹,方可尽显其材质之美。

以上清代皇宫日用器具不但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、是世界人民的珍宝,在国际上也是陈设艺术行业的典范。